台灣唯一 3網合一雲端電視 讓智慧生活如影隨形!

台灣第一 首創九宮格人性化中文操作介面、操作零負擔 人人都上手!

台灣第一 內容最豐富 匯集全球影音、新聞、知識、電影、娛樂、歌曲、生活、教育、購物讓你一手掌握全球最新動態!

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

優質新聞首頒網路媒體 今日新聞網關注性犯罪防治奪獎


NOWnews.com 今日新聞網

2011年12月7日 00:01



政治中心/台北報導

中華民國新聞媒體自律協會6日頒發「第七屆優質新聞獎」,內政部角色退居幕後,不再派員出席評選,完全交由媒體自行選拔。本屆首次設置網路媒體類獎項,NOWnews.com《今日新聞網》以「新聞追追追/白玫瑰促修法 在性犯罪防治與人權間擺盪」專題奪獎;同時,「校園危機如何解?也談不適任教師的退場機制」專題獲得入圍肯定。

NOWnews.com《今日新聞網》勇奪優質新聞獎。



內政部表示,自今年起優質新聞獎的評審及頒獎等事宜,均由中華民國新聞媒體自律協會統籌辦理,內政部則退居幕後,未來將以經費補助方式支持辦理優質新聞獎等相關活動。江宜樺部長說,「政府獎勵優質新聞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了,未來應該協助媒體以自律方式營造一個優質新聞報導的環境」,他也期盼新聞媒體持續發揮媒體自律精神,在報導各項新聞事件時,應善盡落實查證及平衡報導,恪遵新聞守門人的社會責任。

內政部指出,就參賽案件來看,新聞媒體朋友參賽較往年踴躍,參賽案件由去年的42件成長為69件,足足成長了六成多;其中電視媒體類參賽件數成長幅度更是驚人,較去年成長一倍。內政部表示,優質新聞的理念已逐漸獲得媒體從業人員的重視,再加上政府退居幕後的因素,更贏得了新聞媒體的高度肯定與支持,使得今年參賽作品不論在報導內容的深度、廣度及新聞製作專業水準,都比往年提升。

中華民國新聞媒體自律協會陳清河秘書長表示,為鼓勵新聞媒體在報導家庭暴力、性侵害、性騷擾及兒少保護事件時,能發揮媒體自律精神,建立規範機制,以保障被害人隱私及人身安全,從93年起即結合民間團體舉辦優質新聞評選活動,今年新聞媒體朋友參賽較往年踴躍,顯示優質新聞報導已逐漸獲得大家的肯定與重視。

陳清河呼籲,新聞媒體記者朋友能繼續發揮自律精神,在報導新聞事件時,落實查證及平衡報導,恪遵新聞守門人的社會責任,降低媒體傳播可能對事件當事人造成的傷害。希望透過優質新聞報導,能讓更多潛藏在社會角落的被害人勇於求助,也讓社會大眾對家庭暴力、性侵害、性騷擾及兒童少年保護等議題有更多認識與討論,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創造一個相互支持、接納與關懷的安全社會。

評審團代表政治大學廣告系鄭自隆教授在頒獎典禮中說明,今年參賽作品整體而言,不論在報導內容的深度、廣度及新聞製作專業水準,都比往年提升,因此競爭相當激烈。


NOWnews得獎作品「新聞追追追/白玫瑰促修法 在性犯罪防治與人權間擺盪」介紹:

沒有人知道,下一起性犯罪會發生在這社會的哪個角落,但層出不窮的案件,卻每天持續佔據著媒體版面。根據內政部自2007年到2012上半年的統計,性侵害事件受理通報件數每年都以10%以上成長,而政府每年因性侵害犯罪付出的成本,據研究已高達4億7千多萬,這還不包括加害人及被害人雙方身心、家庭,以及社會關懷、關切所付出的整體代價。

「專業分工,結果共同承擔。」這句話道盡性犯罪防治的不易,本報導試圖歸結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》修法過程所遇及的問題,包括行政院內政部、衛生署、縣市政府、立法委員與司法單位的見解,以及人權、公益團體的主張,盼以淺顯的文字,讓網路讀者聚焦,呈現各界為了「揮別暗夜哭聲!」的努力。

得獎作品網址:
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1/08/01/91-2731903.htm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▲「優質新聞獎」首次頒發網路媒體類獎項,NOWnews.com《今日新 聞網》奪獎。

2011年優質新聞獎得獎名單如下:

平面媒體類-即時新聞獎:「男人勇於聲請保護令」,《聯合報》,葉英豪、李承穎、陳崑福。「親密暴力染職場 老闆怎能看不見」,《臺灣立報》,史倩玲。

平面媒體類-專題新聞獎:「性騷擾提告難 不如試申訴」,《臺灣立報》,史倩玲。「校園霸凌心出口」,《國語日報社》,諶淑婷。

廣播媒體類-即時新聞獎:「食色性也!?終結性侵 政府責無旁貸」,《國立教育廣播電台》,康紀漢。「媽媽不痛我秀秀--關懷受暴媽媽」,《警察廣播電台》,呂明宗。

廣播媒體類-專題新聞獎:「恐懼背後」,《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》,歐陽夢萍、王照坤。「家暴零容忍系列報導」,《正聲廣播公司雲林廣播電臺》,白繼祥(季翔)。

網路媒體類:「新聞追追追/白玫瑰促修法 在性犯罪防治與人權間擺盪」,《NOWnews今日新聞網》,王鼎鈞。「撫平白玫瑰之痛─彌補性犯罪防制的法律漏洞」,《中央通訊社》,陳亦偉、賴又嘉、蔡和穎、唐筱恬、謝佳珍。

電視媒體類-即時新聞獎:「『第52法庭』報導 性侵被害者的二度傷害─法律制度下的受害人」,《中天新聞台》,賴麗櫻、蔡木啟。「搶救第一線」,《客家電視台》,黃姿銜、廖期錚、吳詩禹、范傑翔、林敬祐。

電視媒體類-專題新聞獎:「【大野狼出獄後】系列報導」,「民視新聞部」,黃兆徽、蘇祈發。「別怕,小腳ㄚ」,《中天新聞》,張心宇、楊進明、呂學浩、郭旺樹。

電視媒體類-評審團獎:「走出陰霾-父子的贖罪與領悟/福歌和雨子的故事」,《民視電視公司新聞部》,成豪、劉毓琦。



原文網址: 今日新聞網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1/12/07/301-2764138_2.htm